全球观天下!“硕士生当保洁”:就业形势老问题的新思考

时间:2023-03-06 12:47:52       来源:北青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张敬伟

前段时间,“211硕士毕业生在火锅店做保洁”新闻冲上热搜,引发网友关于年轻人择业观的广泛讨论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认为,这一“高开低走”的现象,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年轻人选择更多,心态更好,社会各界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就业话题,接纳年轻人更多的就业选择。应当为年轻人拓宽就业渠道,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,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,到国家建设重点领域去,到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。

大学生甚至是名校的硕士生、博士生面临就业难时,或选择和其学历以及公众认知不相称的工作岗位,看似催发新闻效应聚人眼球的舆论效应,却也是公众焦虑心理的折射。面对这样的问题,既不能夸张化和娱乐化以赚取廉价的自媒体流量,也不可以看似客观冷静实则主观冷漠权威说教进行评价。

炒作、评价、唏嘘或给出看似有理实则缺乏建设性的建议,无益于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,反而会引发更多的就业焦虑。当就业难成为老问题时,必须从宏观上找解决方法,通过经济增长提振市场活力增加就业机会,从而形成从供给侧到消费端,从市场面到社会面的良性循环。经济与民生密切相关——国富蛋糕做大了,民生福祉才有保障。疫情三年,经济下行,就业形势严峻,消费动能不足,导致一职难求,形成就业焦虑。

3月2日,国新办举行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。数据显示,目前的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。2023年,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,加上疫情三年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,就业市场面临短期内难以消化的存量和增量压力。从舆论释放的民生诉求看,老百姓在求职就业中还面临着急难愁盼问题,希望有更充分的就业机会,更合理的劳动报酬,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。

在此情势下,大学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,就业预期和现实环境有差距是显然的。很多人想去参加公考或选择去国企央企,但体制内的岗位毕竟“僧多粥少”,更多的青年学子还是要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求职。中国有14亿人的庞大市场系统,就业容量还是很大的,加上一些社会服务机构,还是能让求职者获得一份职业的。但是,就业市场存在差异,就业群体有不同预期,加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各种因素,很多人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。

因一职难求而不愿踏入社会,因恐惧内卷而选择“躺平”,这需自上而下的重点关注。一方面,通过稳经济实现就业宏观的改善自是国之大政,国家也一直在努力。而且,国家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的方式,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尽量减少后顾之忧。另一方面,也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一起努力,更新“精英主义”的功利思维,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,通过素质教育的持续实践,养成健康的就业观,塑造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劳动者。

社会是丰富多彩的,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,所有求职者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,都要经过市场历练。只要出来工作,不管干什么,都无贵贱之分,社会不必以另类眼光将名校硕士当保洁视为负面典型,也不必刻意美化低学历者所谓的成功传奇。对于职业和学历的关系,要看共性不要放大个性。当然,让求职者的专业和职业基本匹配,改变过度选择“高大上”岗位的功利观念,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。

供图/视觉中国

关键词: 就业形势